时柱设计,时柱时间表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3-05 07:00 分类:资讯 浏览:24
图纸设计时柱筋截面25直接变18是否有误?
计算受力,国家标准,要看承重情况,以计算结果为准,国家标准为据。如果原来系数设大了,有调整是可能的。
角筋的问题:很有可能设计是按单偏压计算,所以没有顾及角筋的问题,同时也造成每个单边纵筋配置量过大。不合理,宜按双偏压计算,将角筋配大配足,同时可以适当减少中部钢筋。
B15Φ25,7/8表示的是梁的底部贯通筋是15跟25的螺纹钢(Φ可能你写错了,25的没有圆钢,不知道你前面的有没有写错),分两排第一排7根,第二排8根。T6Φ18 表示的是梁的顶部6跟螺纹18的。
柱间支撑的设计要求
1、无吊车时柱间支撑的间距宜取30~45m。当有吊车时宜设设在温度区段中部,或当温度区段较长时宜设在三分点处,且间距不宜大于60m。(2)当建筑物宽度大于60m时,内柱列宜适当增加柱间支撑。
2、每列柱都要设柱间支撑。(2)多跨厂房的中列柱的柱间支撑要与边列柱的柱间支撑布置在同一柱间。(3)下层柱间支撑一般宜布置在温度区段的中部,以减少纵向温度应力的影响。
3、从理论上讲,如果设计成双向刚接框架,且在水平力作用下,柱顶位移满足“规范”(CECS102:2002)要求,可以不设置柱间支撑。
4、模板支撑系统的构造要求立柱支撑要求立柱底部应垫实木板,并在纵横方向设置扫地杆。立柱底部支承结构必须能够承受上层荷载,当楼板强度不足时下层的立柱不得提前拆除,同时应保持上层立柱与下层立柱在一条垂直线上。
5、间距原则,位置原则。间距原则:符合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柱间支撑的间距小于柱等效长度,以降低柱的稳定失效风险。位置原则:柱间支撑设置在柱中部位置或靠近柱中部位置,以增强柱的抗弯强度和稳定性。
基础设计时柱底剪力怎么算
要知道,弯矩是怎么产生的,就是一对力偶乘以力臂而产生的。已知弯矩为M,柱高为h,那么,产生弯矩的力为H,则H×h=M,即:H=M/h就是柱底剪力。
求出柱端剪力;根据柱顶两侧梁传来的梁端剪力和柱顶的上柱柱底轴力之和,就是本柱上端轴力,本柱上端轴力加本柱自重就是本柱下端轴力。弯矩公式:(Mmax表示最大弯矩,F表示外力,L即为力臂)。
各柱上端轴力由横向框架梁端剪力、纵向框架梁端支反力(按简支梁计算)与上层柱传来的轴力相加而得;各柱下端轴力为上端轴力加本层柱自重。
柱底轴力是柱顶轴力加上柱子本身的自重,这在计算竖向恒荷载的时候才考虑,活荷载的时候柱顶和柱底轴力取同一值。同做毕设,共勉。
相关推荐
- 资讯排行
- 标签列表
- 友情链接